close
蔡英文對於臺灣的經濟發展提出瞭綠能科技、智慧機械、物聯網、生技醫藥、和國防產業這五大創新研發計畫,在計畫的推行上,她要連結美國、日本、乃至於瑞士,其中,沒有中國大陸。這樣的規畫反映瞭蔡英文和綠營的慣性思維,就是與中國大陸連結是很危險的,應該「從世界走進中國」,不要「從中國走向世界」。然而,這種政治掛帥的考量無法經得起經濟規律的檢視。
經濟規律很清楚,就是在全球化競爭的時代,產業發展的不二法門,乃是按照本身的要素稟賦,依循比較優勢原則,在全球平臺上串聯互補要素,形成最具競爭力的組合。像臺灣這種天然資源匱乏、經濟規模又不夠大的經濟體,尤其需要在境外找尋合作夥伴,而經濟規律告訴我們,臺灣國際商標註冊需要中國大陸。
立足臺灣,環視全球,我們會發現,兩岸有著高度的互補性。中國大陸有著臺灣缺乏的市場規模和生產要素,讓企業經營比較容易做大做強;地理距離鄰近和語言文化相通,讓兩岸在供應鏈的串聯上,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和交易成本;臺商在大陸經營開拓出的人脈關係,讓社會資本比較容易聚攏,互補要素比較容易串聯。所以,許多去大陸「找死」,而懂得善用這些條件的臺商,都成功發達,躋身世界級的行列;那些固守臺灣「等死」的企業,如今又安在?
從李登輝到陳水扁,一直想要阻止臺灣企業西進大陸,鼓勵它們前進東南亞或拉丁美洲,結果,害死瞭一堆企業傢。馬英九總統執政之後,雖然不再刻意阻撓兩岸經貿往來,但是,對於兩岸生產要素的流通交換,尤其是陸資來臺,仍然設下瞭許多不必要的障礙,增加瞭供應鏈上不必要成本。結果,當紮根臺灣不劃算時,企業隻好連根拔起地走人。
最近這些年來,臺灣經濟之所以悶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民間投資不振。民間投資之所以卻步,則相當程度是因為臺灣不敢開放陸資,不願與大陸做進一步的連結。事實上,無論是美國商會或者是歐洲商會都建議過,臺灣若想吸引外資,應該讓兩岸交流更為暢通,讓臺灣成為串聯大陸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樞紐。中國大陸正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,邁向產業升級。臺灣如果不敢或無法將本身的競爭優勢鑲嵌進大陸的產業脈動中,恐怕走不出邊緣化困局。
經濟規律不會因為政治而轉彎,臺灣要拚經濟,必須務實面對大陸。但到目前為止,未來的蔡總統還沒有告訴我們,她如何搞定兩岸關係,如何善用中國大陸的成長動能,以及如何避免臺灣經濟走向邊緣化。問題在兩岸,蔡英文要接招。(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傢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)
(中國時報)
關鍵字:蔡英文
中時電子報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佈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註冊商標申請台中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瞭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台灣商標註冊查詢、類似的文章
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傢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註冊香港商標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請商標註冊中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電子報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