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瞭《人民的名義》,來談談人是怎麼墮落的
文:高浩容 | 微信公眾號:After之後(ID:studiomowen)
責任編輯:螢火蟲
題圖來源:人民的名義
如果不是聞到獄友身上的體臭,如果不曾經風光一時,出入都坐豪車的自己,現在成瞭階下囚。每天隻有不到一個小時放風的時間,其他時候,他就像其他所有的人一樣。
沒有名字,隻有編號:
沒有選擇,隻有服從:
沒有享樂,隻有勞動:
沒有頭銜,也沒有身份。
入監服務,或者和更生人做團體輔導,很多人以為會聽到許多故事。但其實很少有人會講自己的故事,因為那不是什麼太值得驕傲的事。好像人生服刑前就已經歸零。
史上IMDB最高分美劇,《絕命毒師》(Breaking Bad)中就有這麼一個橋段:
主角是一位高中化學老師,因為肺癌第三期,他想給妻兒留下足夠的生活費,於是鋌而走險,利用他的化學知識制造冰毒(甲基苯丙胺),結果一路從小制毒師,隨著利益和虛榮心等誘惑,最後逐步成為一位毒梟,最終反而葬送傢庭和自己的前途。
其中他曾經一度很後悔自己的行為,懺悔道:「每個人的人生彷佛都有那麼完美的一刻,如果時間能停在那一刻就好瞭。」
對某些人來說,在決定犯罪前,都有那麼一刻,好比那天隻要少喝點酒,就不會酒後亂性;隻要那天選擇跟兒女相處,而不是讓自己一個人,就不會再次碰毒品。
到底在那個完美的一刻,為什麼有些人錯過瞭?美滿人生從此一去不復返?
人性的考驗
歷史學傢湯恩比說過:「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,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。」
如同人們對歷史的態度,從過往考驗人性的個案中,同樣呈現一個真理,就是「人性經不起考驗」。
經不起考驗的人性,可能產生的結果,就是某些人做出損人利己的行為,好比貪污舞弊,就會對群體帶來危害。
可以說,墮落就是人性在考驗下做出損人利己的選擇,並且這些選擇有違法律或倫理道德。
有趣的事,許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,他們本身在智力、學歷和道德認知方面都不差,為什麼他們會做出讓自己後悔的考慮?
實則墮落並不是一瞬間的事情,墮落往往有一個傾向,這個傾向背後牽涉到一個人性弱點,就是人經常陷入「非理性思維」的陷阱,特征包括:
一、積習難改,墮落往往是「一步錯,步步錯」
譬如某些學生作弊的經驗,第一次作弊緊張到手心冒汗,結束後甚至悔不當初,甚至因此失眠。隨著違規的次數增加,結果心理會發展出「自動化」的傾向。
就像某些經常遲到的人,他們剛開始會意識到自己在編造理由,到後來他們可以隨意的為自己的遲到說謊。
如果這個人說謊成性,且他說的謊經常造成你心理或其他實質損失,給他說謊的機會(譬如要他做承諾)等於給自己被騙的機會。
同樣地,這個道理對我們自己同樣適用,若是縱容自己不斷犯同樣的錯誤,達到「自動化」的下意識行為,人便不再受到自我的道德譴責,進而更頻繁的犯案。
對瞭,推薦一部跟自動化有關的電影,亞當.桑德勒主演的《人生遙控器》(Click)。當我們把人生的時刻全部快進,往往離沖下懸崖不遠矣。
二、害怕損失的心理,使人們屢屢敗給恐懼
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.卡尼曼(Daniel Kahneman)提出「前景理論」(prospect theory),理論解釋瞭人類做選擇的時候,往往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理性。
其中,人的心理對於「損失」的感受大於「得到」的感受。
賺到一百塊,我們可能過兩天就忘記,但弄丟一百塊,我們會記得很久二手設備買賣。這個心理也可以用來解釋失戀,以及某些人對於權力、金錢可能喪失的恐懼。
此外,卡尼曼從厭惡失去的心理,闡釋瞭另一個非理性的心理現象,就是「稟賦效應」(endowment effect)。這個理論闡釋:人們往往高估自己擁有的東西。
暢銷書《怪誕行為學》(Predictably Irrational: The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)作者,經濟學傢丹.艾瑞裡(Dan Ariely)便談到這種高估自身的效應,他稱為「宜傢效應」。
這就容易推動損人利己的惡意結果,因為我們畏懼損失,進而當我們通過不法的手段得到利益,我們沒有辦法輕易放下這些利益。
甚至從宜傢效應的角度來說,如果當初從事不法費瞭自己很大的工夫,我們會因為自己的付出,高估成果對我們的價值,更難放手。
三、低估犯罪風險,給自己更多鋌而走險的理由
對於非理性思維,卡尼曼的論點:「人們對於低概率往往會反應過度,對高概率則經常反應不足。」
好比明明數字顯示搭飛機的死亡率遠低於交通意外,但人們更畏懼飛行。
又好比研究發現,人們買彩票時,感覺自己有機會中頭獎的機率,比實際機率高出281倍。
這種過份預期結果的心理,又被稱為「神之視角」,也就是一個人對發生事件的可能性做瞭不切實際的預期,卻又深信不已。
說明我們的理性在很多時候,隻是非理性思維的跟班。先做瞭一個錯誤的決定,好比偷情,然後用理性來「合理化」我們的行為。
但這種合理化的想法,根本無法彌補我們先前受到欲望或其他非理性力量驅使,所犯下的錯誤。
四、懺悔十天,抵不過誘惑一瞬間
黑格爾有句話說:「量變會產生質變。」
餐飲設備回收
這句話並非在所有情況都適用,更重要的是人們對於「數量」的迷思,很多時候存在非理性的錯誤推理。
心理學傢艾賓浩斯(Hermann Ebbinghaus)對認知與記憶方面的研究有重大貢獻,為學生們熟知的當為「記憶曲線」,這成瞭許多學習理論的基礎。
此外,他還提出「近因效應」和「首因效應」,這兩個概念後來經過行為經濟學的進一步研究,發現人的心理對於「第一次」和「上一次」兩方面的經驗,受到的影響最大,記憶也最深刻。
這造成的結果就是,一般人們做台中中古餐飲設備收購決策的時候,所依賴的很可能不是長期經驗的結果,更多是首因和近因經驗影響下,有所偏誤的選擇。
所以為什麼投票前最後一天的造勢晚會很重要,因為很可能在投票前的最後時刻,會對民眾產生近因效應的影響。
還有一個心理學實驗同樣說明時間對人的影響:
有個演講者給聽眾兩個選擇,一個是現在拿走五十塊,或是一個月後拿走一百塊;另一個是一個月後拿走一百塊,十個月後拿走一千塊。
前面的實驗,多數人都選當下要拿走一百塊,可見當下誘惑對思維的影響。後面的實驗,願意等待十個月的人比例增加,因為一個月和十個月都是等待,心理無須和「錯過當下」的感覺抗爭。
所以改過往往很困難,很難說要多久時間才能真正改變一個人。因為一個當下的誘惑,很可能輕易抵銷過去一段時間自我改善的努力。
結語: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
我不是什麼衛道人士,多數時候一些小小的意志不堅,好比就是多吃瞭一盒冰淇淋,或是闖瞭一個紅燈,對生活來說無傷大雅,但有些人坐在一個權力很大,或者影響廣泛的位置上,他犯一個錯可能帶來群體很大的損傷。
無論結果大小,最終最決定的還是人,其根源還是人性,包括人性的弱點。
其他還有許多令人逐步沉淪的非理性謬誤,這些謬誤也是一種心理偏見,這些思維誤區都會使我們高估自己的理性、道德感和面對誘惑的勇氣,然後我們開始做瞭一個錯誤的決定,導致下一個錯誤的決定。
墮落便成為一個很難挽回的結局,因為我們可能下墜的時間太長、太快,導致很難及時脫身。
那麼我們該怎麼做,才能避免過份墮落,損人傷己滿頭空呢?
我想可以結合前面四點,就是在面對人生選擇的當口(特別是充滿誘惑的選擇),我們盡可能保持以下幾個原則:
1. 珍惜人生的第一次。
2. 接納自己內心的恐懼,害怕就承認害怕。很多時候正是好強、愛面子使我們犯錯。譬如某些損友用激將法要你多喝兩杯,你明明快不行瞭,卻硬著頭皮喝,有時悲劇就是消極逃避恐懼,故作強悍的結果。
3. 參考「合作取向治療」的方法。面對選擇,給自己多一點的思考空間、多一點靠譜朋友的建議、多一點信息、多元的意見,憑借這些增強理性的材料,主動和不理性的想法進行內在的「自我對話」。
4. 用更多積極正面的體驗,取代消極負面的想法。經驗具有可取代性,這也是為什麼酗酒者通過團體互助的方式(如戒酒互助會,Alcoholic Anonymus,簡稱AA),能夠產生改變的效果。這有兩層意義:一來,墮落同樣有團體效應的影響,換個環境確實有幫助,可以斷絕誘惑;二來,可以通過他人正面積極的經驗,增強自己正面積極的體驗,甚至形成一個傳遞正面經驗的網絡。
最後,我想起最近火紅的電視劇《人民的名義》,某網絡大V撰寫一文叫〈以人民的名義〉。
很多時候人們通常用「某某人的名義」來代替自己真實的想法,把自己做的錯誤推給別人,好比小學生被抓到作弊,第一句話說的是「那個XXX也有做」,就是一種試圖合理化自身行為的表現。
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言行,跟我們的言行帶來的結果,終究無法劃上等號。
也許就是你倒黴,那麼多人犯錯就你被抓,但那也不等於抓你抓錯瞭,因為實際上你確實錯瞭,也該付出代價。
你說墮落有盡頭嗎?
我認為有,當你付出代價,代價大到你再也不可能犯錯,那裡就是盡頭。
李大人,所謂勝者為王,敗者為寇。剛才天炮一響,如果沒有天燈擋槍的話,勝負歸誰,還真沒人知道。現在金牌在我黃某的手上,並非我贏瞭。
大人為瞭大顯我民神威而舉辦的這場‘獅王爭霸’,死傷這麼多人,在世人面前,其實我們都輸瞭。
依小民之見,我們不隻要練武強身、以抗外敵,最重要還是廣開民智、智武合一,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。
區區一個牌子,能否改變國運?還請李大人三思。這金牌,留給您做紀念吧!~告辭瞭!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留言列表